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特别关注

食品添加剂­——天使魔鬼之争

 

 

近年来,三鹿奶粉到双汇瘦肉精,从染色馒头到贵州石灰鸡”……接二连三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让百姓惴惴不安,惶恐万份,当下,这种恐慌情绪无疑有越来越放大的趋势

劣币驱逐良币,在食品危机面前,这种效应越来越明显。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不能怪消费者过于神经过敏,只能感叹当今社会诚信的缺失。

食品添加剂,绝大多数百姓对其一知半解,爱恨交加,本期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给您呈现一个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清晰完整的“食品添加剂”。

本是“天使”

作用重大 不可或缺

“如果没有添加剂,中国人将无法应对现在急剧增长的人口和食品需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席陈君石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化食品加工业。”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教研室主任刘学军教授举例说:“比如,大豆油中添加抗氧化剂,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目前市场销售的瓶装食用油里面,基本都含有抗氧化剂。如果按照国家规定指标添加,不会改变豆油营养和分子结构,这可以较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粮食资源,同时又不改变豆油的口味。”

据业内人士介绍,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例如:为防止酱菜、果汁、果酱、蜜饯、酱油等变质,常需加入防腐剂,否则这些食品还未出厂或出厂不久就变质了。

第二,为防止食品在保存过程中变色、变味。例如:油脂及食品中的脂肪很容易酸败变,产生毒素和令人不愉快的味道和气味,而加入抗氧化剂可延缓这个过程。

第三,满足食品加工工艺的需要。例如:做豆腐需加凝固剂;生产果冻、冰淇淋需加入增稠剂;面包松软必定要加疏松剂;要使肉、火腿带有红色需加亚硝酸盐等。

第四,使食品的感官性状更好。例如:在糕点中加人工甜味剂可使不宜吃糖的人吃到甜食;香精使冰淇淋、酸奶更具有特色等。

 “食品添加剂有些被妖魔化了,这不正常。”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秘书长薛毅说,“每一种添加剂都有自己的作用。”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分析营养系副教授田益玲说,如果没有防腐剂,人们就无法吃到世界各地的食品;如果没有甜味剂等,人们也无法吃到更多口味、口感的食品。所以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

而且,少有人知道,目前食品热加工领域中广为应用的一种天然防腐剂,其研发手段经历了一系列让人肃然起敬的高科技手段——遗传学诱变育种,基因克隆测序,基因方法,生物工程,蛋白质工程方法的活性改造……

最终,一种灰白色的固体粉末被生成。这种细小的粉末放入食品中,只需十万分之几到万分之几的剂量,就能有效抑制引起食物腐败的革兰氏阳性菌的繁殖。

  零添加不存在

高级食品工程师李景民说:“有些企业推出的‘零添加’产品,这纯粹是一个概念。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是不存在的。有些食品添加剂本身具有双重属性,既可以说是食品添加剂,也可以说是食品原料,所以有些企业就避开了其食品添加剂属性,说是无添加的。”

他还说,你可以想象一个本应为红色的草莓冰淇淋变成白色后是什么样子吗?如果蓝莓的、香草的、草莓的都变成了唯一的白色,你还有吃的欲望吗?色素和香精更多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食品色香味俱全的追求,只要添加的量在规定的范围内,那么就可以提高生活享受。

在生活中拒绝食品添加剂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分析营养系副教授田益玲说,就算自己蒸馒头,用的酵母和碱面都属食品添加剂的范畴。

现在市场上既有天然的香精和色素,也有合成的,天然的更安全健康,尽管价格稍贵,但是它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后天然色素会更受市场欢迎。

专家:合法正常添加  对于人体无害

   郑州德威食品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贾继萍说:“看待食品添加剂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从食品添加剂本身的属性来说,其次是从添加的量来说。”

  从食品添加剂本身的属性来说,很多食品添加剂本身就是天然提取物,比如,瓜尔豆胶是从豆科植物瓜尔豆的种子中提取出来的,槐豆胶是从刺槐树的种子中提取出来的,所以,这类添加剂的来源都是植物种子,是不会给人体造成伤害的。

从食品添加剂的量来说,很多食品添加剂在剂量方面,国家都有严格限制。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一般都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另外,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含量是非常小的。

目前,中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食品添加剂添加到何种食物、添加的最大剂量都需要经过政府部门严格审核。评审过程涉及公共卫生、毒理学、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等领域,要大量参考国外资料和自己的实验资料。

确定限量的办法,则要经过非常严格的毒理实验。上海市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凌关庭说。适用食品和最大使用量是根据人体体重、终生摄入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无可观察到健康危害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的1/1001/500作为安全衡量标准(最大使用量)

在这种严格的审查下,食品添加剂,只要是按照政府所规定的种类、品种、使用范围、使用量添加,那就是安全的。多位食品添加剂专家强调。

针对市场各种各样的香精,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教研室主任刘学军教授认为,“例如牛奶雪糕,因为有了草莓、桃子、巧克力等香精,就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严格执行添加指标的情况下,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危害。”

食品添加剂替非法添加剂背了黑锅?

这几年让国人为之色变的苏丹红、吊白块、三聚氰胺、瘦肉精等化学物质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于红霞教授表示,现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认识有误区,像苏丹红、瘦肉精这类的,只能算是添加剂,但不能说是食品添加剂,因为它没有经过国家批准。“都是食品添加剂惹的祸”这个说法不准确。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主要还是由非法添加物或滥用食品添加剂引起的,按照国家标准正常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不会有危害的。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分析营养系副教授田益玲说,我国食品添加剂执行的标准与国际完全接轨。只是一些企业不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或是超范围使用,才让食品添加剂蒙上了不白之冤

政府越打击非法添加物,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就越恐惧。公众必须要搞清楚食品添加剂是有合法功能的,而非法添加物是没有功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说。

目前,非法添加物中常见的有两类:一是将严禁在食品中使用的化工原料当成食品添加剂来使用。如三聚氰胺;二是食品级的添加剂用工业级的添加剂来代替,如面制品中使用的碳酸氢钠,此举往往是为了降低成本。

越是发达的国家,食品添加剂用得越多。浙江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会长黄仙堂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美国不过三亿人口,却占了全世界食品添加剂使用量的四分之一,中国50万多家食品工厂,亦主要靠食品添加剂支撑。

人为“魔鬼”

每日账单:三餐吃了46种食品添加剂

  以北京市民程小姐一天的食谱为例。

早餐:一盒酸奶饮料和两个小面包。酸奶饮料的包装袋上标明含有甲基纤维素钠、乳酸、柠檬酸等10种食品添加剂,小面包也标明含有4种食品添加剂。

午餐:一包方便面。仅面饼就添加了13种食用添加剂,调味粉包有4种添加剂,酱包有3种添加剂,蔬菜包有柠檬酸等3种添加剂,共23种食品添加剂。

晚餐:西红柿炒鸡蛋,米饭。烹饪过程中用了酱油、鸡精等调料,其中酱油含焦糖色、谷氨酸钠、黄原胶、山梨酸钾、呈味核苷酸二钠5种食品添加剂,鸡精含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增味剂)4种添加剂。

一天共吃进了46种食品添加剂。如果在外就餐或从超市买加工好的食品,食品添加剂更多。

食品中的添加剂太多了,一看添加剂的标签就犯蒙,不知道哪个有害哪个无害,干脆回归厨房自己做了。提起食品添加剂,很多市民都一脸茫然。当今面包机、豆浆机、榨汁机和酸奶机畅销,与百姓惧怕添加剂的心理不无关系。

食品添加剂反客为主  多少美味勾兑而来

  一些商家称,香精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非常广泛,品类多达近百种。可以调出水果味,比如蓝莓香精;还可调出花香味,比如桂花味;奶类系列香精有酸奶、牛奶、羊奶、大白兔等。还有一些特殊的香精口味,如日本芥末、豆浆、辣椒、烤红薯、人参、米饭等各种口味应有尽有。而且还有粉末、水油、油溶等三种剂体可供选择。

一位多年销售食品添加剂并在食品企业工作过的业内人士说,使用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行业非常普遍。“只要有人吃,就没有生产不出来的口味。而且,至今没发现哪家速冻食品企业是完全不用食品添加剂的。”还有一些号称独家秘方的火锅店、四川麻辣烫店,其所谓的秘方,多是食品添加剂调出来的特殊口味。

多数情况下,香精和色素配合使用,以达到仿真口味的目的。购买者几乎都是餐饮店、糕点食品厂和个体小作坊。“很多奶茶,就是用食品香精调出来的,你想啊,草莓多少钱一斤?如果用草莓榨汁,能卖两三块钱一杯吗?”销售员补充说。

  果酱夹心类糕点中的“果酱”也许就是“劣质食品胶+色素+水果口味的香精”制成的。膨松剂在膨化食品和油炸食品中常用。

  而食用色素也不甘落后,香肠、休闲食品、酱油等,应用范围非常广。

肉丸可以加牛肉味香精、猪肉味香精、墨鱼味香精,摇身一变,就成了我们常吃的牛肉丸、猪肉丸和墨鱼丸。售价从三四十元每公斤到200/公斤以上。

  经营者说,通常情况下,肉味香精主要用于制作火锅底料和汤料,增加肉类的鲜味。像米线店、火锅店和卤味品店都会使用这类香精。这些肉味香精同样有安全使用量,但制作过程中全凭“手感”。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中国食物与营养学会理事农绍庄表示,“牛肉精里没牛肉,羊肉剂里无羊肉”已经是普遍现象。此外,即使有QS标志,也不代表这种“美味添加剂”就可以随意滥用。“关键是这类产品往往把原有的食品鱼目混珠,滥竽充数,以假充真。”

专家表示,长期食用肉味香精会降低人体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可引起慢性中毒、畸形,甚至可能致癌。

用量随意 全凭良心

“有没有鸡蛋口味的香精?”在一家食品添加剂店,记者咨询商家。店员说:“当然有,1公斤装的,有53元和60元两种。”“一次放多少?”记者接着问。“那要看你的口味。产品上也有说明,按0.2%~2%配比就可以。”“按说明中2%的最大配比用量也就够了。你想多放些,这个我们管不着。”店老板说。

   虽然这些添加剂外包装大多写明建议用量在5%以内,但几乎所有批发店店主都称可以不定量随意用。

从一些火锅店老板处也获得证实,虽然这些食品添加剂都有建议量,在0.2%~5%不等,但在实际使用时却无人监管,到底用多少,全凭大厨的手势(即用多少量)、良心及老板的成本核算了。

海口餐饮业业内人士王先生告诉记者,如今多数餐馆使用食品添加剂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一些非常香辣的火锅汤底,外行人很难知道里面究竟放了什么。

 食品添加剂到底有没有过量使用?如何监管?这只能靠厨师自律。王先生说,相关职能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的用量根本无法监管到位。

餐馆的一位李厨师告诉记者,很多餐馆酒店使用一滴香、牛肉香精等食品添加剂。只要不过量使用,不出事就行。一般情况下,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进行调配应该不会有问题。该厨师坦言,在生意忙的时候,顾不上按比例调配,为了使得菜肴的味道鲜美,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常有的事。这种东西吃多了伤肝肾,还是少吃为好。该厨师说。

广东省质监局此前公布的抽查结果显示,在对蜜饯、肉制品、酱腌菜、罐头、食糖和糖果等食品抽检中发现,超量和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十分普遍。不合格项目包括二氧化硫残留量、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苯甲酸、霉菌、菌落总数。 

在三黄鸡上涂黄色,枸杞子用红色素浸泡,在不新鲜的卤菜中加防腐剂,在变质的肉制品中加香料、色素。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一些不法企业为掩盖食品质量问题使用食品添加剂,正成为危及食品添加剂行业的重要因素。

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过量使用或超范围使用能引起人体的急慢性中毒。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分析营养系副教授田益玲说。

有报道称,糖精可引起皮肤瘙痒症及日光性过敏性皮炎;许多香料可引起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食品添加剂的致癌、致畸与致突变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尽管尚未有人类肿瘤的发生和食品添加剂有关的直接证据,但许多动物实验已证实,大剂量的食品添加剂能诱使动物发生肿瘤。

再比如之前出现的染色馒头事件,染色馒头中掺有防腐剂山梨酸钾、甜味剂甜蜜素和柠檬黄,如果长期过度食用,就会因摄入过量而对人体造成危害,尤其是对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食用柠檬黄会导致儿童多动症,甚至使智商降5分。由柠檬黄导致的过敏和其他反应通常包括:焦虑、偏头痛、忧郁症、视觉模糊、哮喘、发痒、四肢无力等。

资料不全 比比皆是  

  广东食品学会专家范瑞告诉记者,根据《食品添加剂生产管理办法》规定,火锅底料包装上必须要印有QS号码,QS就是全国工业生产许可证的资格,QS后面有12位数,一个QS号码就对应一个具体的生产企业,通过QS号码的查询就可以获得产品和生产企业的基本信息,可登陆国家质量监督局的官方网站和中国QS查询网查询真伪。若只有QS标签,没有号码的则算是不合格产品。除了QS号码外,火锅底料包装上的制造和经营企业的名称、生产地址、生产日期、净含量、配料表、产品标准号等6项内容必须标示完整。

  另外,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的包装上要清楚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在售的食品添加剂要有厂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报告(复印件)三证,否则不准生产销售。但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购买添加剂时,店主一般不会出示产品的相关证明。而且过半包装袋上没有标出有效的QS认证号码、生产厂家等规定必须标明的信息资料。

  在一家名为广州市俊x食品原料行的批发店内,店主袁先生极力推介一瓶色泽金黄的极品因子油,上面没有QS认证标志、号码,甚至连生产厂家、所含成分都没有,一罐售价35元。袁先生虽然没有解释清楚这极品因子油的来源和成分,但让记者飘闻,有一股浓烈的香味,他说,这有加香效果,店中也有辣椒红一滴香这三种一起下火锅,才足够香!当记者问及用量时,袁先生只是说:随便下多少量都行,只要够香就好!

再如逸X行所售的HD-透骨增香膏瓶身上的QS认证号码是13位数,不符合中国QS查询网上对于食品添加剂10位查询号以及食品香料香精12位数的标准,在该网上也无法查询到相关信息;铝X行所卖的水性辣椒精、水溶辣椒精、极品因子油瓶身上全无QS认证号码,还有店家所卖的增香膏外包装上QS号码、生产厂家、厂址等关键信息全部没有;由天津x汉森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35元辣椒精,只见其标签上配料只简单地写着辣椒精油、食用油两种,并无用法用量等说明,标签上虽有QS标志,却没有印上QS号码。

儿童食品 亦未幸免

现在的儿童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越是色彩鲜艳、味道诱人的小食品对孩子越有吸引力。因此有不少商家为了迎合孩子对于颜色、味道的感官需求,在儿童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各种添加剂。

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虽然规定了不允许应用于婴幼儿食品的添加剂范围,但大量不被允许应用于婴幼儿食品中的添加剂,仍广泛出现在低龄儿童经常食用的各类食品的配料表中。

根据国内外公开报道,我国儿童经常食用的含添加剂食品中,部分添加剂在长期大量摄入的情况下,可能存在潜在风险,或者至少存在有关潜在风险的争论。

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专家组组长柴巍中说:“添加剂不是营养素,它不是身体需要的,加入添加剂是食品生产的需要,不是人类健康的需要。儿童是一类特殊的人群,他的发育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肝肾这样的代谢解毒的能力不健全。我们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的功能不完善,那么添加剂作为一种外来的身体并不需要的化学物质进入儿童的身体,儿童对它就产生了一些有害健康的反应,如果过量那就是对器官的功能的伤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学院副教授朱毅说:“欧盟各国销售的食品当中,如果说含有人工合成色素,它就要求必须标注可能对儿童的行为和注意力有不良影响。这个在流行病学上还没有得到完全确认,但是因为少年儿童在成长的阶段,他的身体各个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善,对这些添加剂,比如说色素它的敏感度应该就会比成人更高,这个不是按照身高体重直接换算过来,还应该是加倍去看,它可能存在的风险,为了规避这种可能的风险,所以我们还是最好对过多的色素摄入敬而远之。”

专家告诉记者,加工食品当中的添加剂多以化学合成为主,虽然每一种食品中的各种添加剂都没有超过规定剂量,在正常摄入的情况下,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由于孩子们代谢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某些食品添加剂中的有害物质会在体内产生积累效应,长期大量摄入就可能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风险。

专家提醒,在警惕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同时,还要警惕正常使用添加剂存在的潜在问题,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叠加使用,虽然每一种添加剂都没有超标,但是这些添加剂集中在一起就可能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威胁。

追根溯源

高额利润诱使

  “食品中超量或超范围加入食品添加剂或添加剂,不外乎三种原因:一是为了节省成本,二是省时省力,还有就是增加卖相或口感。否则,谁愿意去冒违背信誉和道德良心的风险?”一家糕点食品企业的食品总工艺师杨女士说。

  李先生曾在南昌经营火锅店多年,他本是厨师出身,开店期间也曾多次听朋友说起化学火锅出于道德原因,我从来没用过这类添加剂。去年年中,他的火锅店停业,作为过来人,他向记者倒出了一只火锅的化学秘密

  李先生说,一煲四五人食用,用骨头、老鸡等足料熬制的火锅汤底成本要12~13元左右。而用添加剂,每瓶1公斤重的添加剂只卖30~60元,浓缩型的添加剂1斤可兑50~80斤水,膏状的添加剂1斤可兑40~50斤水,只要在白水上滴几滴添加剂,不用再加任何汤料便能成为闻上去香喷喷的火锅汤底,一煲算下来,平均每人一斤半水成本只要2~3毛,而四五人分量仅需要1元。将近10倍的成本差额令不少人铤而走险。李先生说。

李先生指出,一般大酒楼的火锅汤底标价稍高是因为用的真材实料,质量比较有保证,而小酒楼低廉的火锅汤底则需要提防。

添加环节现监管盲区

  我国出台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等一系列标准和法规,对食品添加剂使用进行监管。但是,食品添加剂的添加环节并没有暴露在公众面前,也不可能实现24小时监管。

  长春市一家食品企业负责人王先生表示,除了每个月或者一个季度会有监管部门来进行定期抽检以外,大多数的时候是企业的良心活

一位对食品监管有着较深研究的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按照之前的行政职能分工,工商部门负责市场流通体系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厂家生产的监管。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是相对独立和割裂的,这不利于整个食品链条监管的系统性。这非常容易造成执法方面责任的互相推诿,甚至有关部门为了部门自身利益而将责任推给对方。

如今“九龙治水”局面已不复存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出台,相信会使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大大的缓解。

解决之道

加强监管 改善制度

对于商品市场秩序的维护,不外乎三个方面的努力,消费者提高鉴别能力和维权意识,企业加强道德自律和守法意识,政府加强市场监管,其中,关键还是政府的执行力。政府是否真正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放在心上,在市场准入、市场监督检查、处罚经营者的违法行为方面认真担责、秉公执法,将那些地方保护主义、片面照顾部门行业利益、以罚代管、以权谋私等整顿和清除,食品添加剂乱象才能得到有效治理。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分析营养系副教授田益玲认为,确保食品安全,不是要消灭食品添加剂,而是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防止滥用、误用。同时,要严格防止和严厉打击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行为。应该像管理药品一样去管理食品添加剂。田益玲说。现在食品添加剂的销售比较随意,有些产品销售时只标明了产品的名称和简单的功能,但是对其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无论是销售人员还是消费者对此都不了解。可以强制要求食品添加剂附一份详细的说明书,就像药品的说明书一样,详细地列出每种食品添加剂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这样人们在加工食品的时候就清楚地明白如果超量滥加会带来哪些危害。

  还有专家表示,新增加食品添加剂品种,应实行消费者听证制度。建议建立公开透明的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同时建立责任倒追究机制,如果因食品添加剂出现安全事故,应该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整治乱加、滥加食品添加剂的行为,那么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田益玲建议,一是尽量到大超市购买,另一方面要小心颜色太亮丽的食品。因为食品在制作过程中,由于天然所含的色素遇热容易分解,一般做熟后颜色都不是十分亮丽。香气也是同样的道理,超过食品本身自有香味的食品,消费者要谨慎购买。

食品安全和食品微生物科研专家孟江洪表示:尽量在家自己烹调,不要过度依赖加工食品和快餐食品;购买食品的时候,不要过分追求漂亮的颜色、浓重的口感;买东西的时候,好好看看上面的原料说明。一般来说,那些你看了一头雾水的奇怪名称,多半就是食品添加剂;要排除笼统印着食用色素香味料的商品,因为这种做法表现出的是对消费者不负责的商家。

保守诚信 提升道德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教研室主任刘学军认为,目前中国食品生产加工单位约有44.8万家,单靠执法部门的监管似乎也是杯水车薪,特别是很多小食品厂、小作坊以及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小摊贩、游击队的状况,短期内很难改变。“将食品企业主的道德和素质进行提高,一点都不是拔高,一个食品厂家,如果什么都敢往食品中添加,等于谋财害命。在千方百计加强监管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企业主的道德问题,做食品的其实更应该有点良心”。

  中国农业网上的一则评论也在担忧:“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深层危害性的告诫,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复配产品 或可缓解

滥用食品添加剂,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中国90%以上的食品加工企业都是作坊式的中小企业。食品企业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方法的指导缺失,也加剧了滥用。按国外通行惯例,生产企业会经常指导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企业。但在中国,出于利润考虑,几乎很少有厂家愿意履行这一义务。类似娃哈哈这种企业,(食品添加剂厂家)派三五个技术人员来帮助应用,如果成功以后销售产品的利润会很大,但如果你只有几百万元的生产规模,派个人去指导,就会亏本。浙江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会长黄仙堂说。

在目前情况下,解决食品添加剂问题,可以考虑另一种途径。现在国内往往生产的都是单体的添加剂,复合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相对落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缺少。

单一的食品添加剂,通常达不到食品生产的要求,例如,增稠剂卡拉胶,要达到果冻的生产要求,必须要和魔芋精粉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保水的效果。而将几种乃至十几种食品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复合而成的复合食品添加剂,则有很多优点。它更经济、更有效,同时由于单一食品添加剂用量减少,副作用减少,也得以令产品的安全性更高。”“复配添加剂分得非常细,面包有面包专用的复配添加剂,水饺有水饺的,各种作用都有了,不需要像中药行一样,自己每样掺一个。黄仙堂说。

在专家看来,这种傻瓜型的复合食品添加剂的推出,能解决中小企业的安全使用问题。美国作为世界上食品添加剂使用量最大、使用品种最多的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恐惧却不如中国严重,和复配产品比较多有很大关系。

  引导消费者理性看待

  对待食品添加剂应该理性,而不应盲目排斥。食品添加剂可以更好地满足我们对于食品色香味俱全的要求。

  食品添加剂不可怕,可怕的是非法添加。明胶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把制皮鞋用的工业明胶,添加在了食品中。

  欧塔(国际)即时冰淇淋中国地区总代理王家庆说,引导人们正确看待食品安全问题不是某一个或者几个部门可以完成的,相关企业、国家有关机关、舆论媒体和消费者,甚至整个社会都应该动员参与进来,共同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媒体应该客观看待食品安全事件,一个食品安全事件被爆出来后,影响的可能不只是一家企业,而可能是整个产业。所以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一定要客观,不要盲目夸大。我们应该以一种建设性的心态来看待食品安全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源头,然后利用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解决这件事。

莫让食品安全问题冲击民族信用底线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重典治乱”,食品安全问题依旧层出不穷。食品安全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转最基础的秩序,倘若连人们的食品安全都不能保证,其他一切也就无从谈起。可令人揪心的是,这个底线却面临失守的危险。在食品安全底线失守的背后,暴露的则是民族信用之忧。

市场经济本质就是信用经济,连最基本的安全都得不到有效保障,又何谈信用?没有了信用,又何来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当然,食品企业可以辩解说,缺乏诚信的何止是食品领域,放眼其他行业,信用度也并不见得有多高!此话固然不错,但须知,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前提,这种损害非常“致命”,形同“制毒、贩毒”。底线倘若失守,结果便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性溃败。

自然,维护食品安全,不能只委诸业者的良心发现及道德血液,还要靠先进的科技鉴定真假,并通过监管体系的层层把关机制,堵住安全漏洞。

企业自身保守道德底线,又有了执法主体的底线坚守,再制订严格的标准和密不可透的安全网,逼迫食品企业必须坚守安全底线,否则就面临着被市场淘汰、被消费者“下架”的危险,如此,我们才能找回食品安全感。

                                                  

更多>最新动态
更多>时政要闻
更多>质检公告
版权所有:食安天下(北京)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0-2014 www.cfda.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号楼2层101-140      邮编:100088    服务电话:18610000365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402369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5985号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害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