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打假动态

海南食安消费提示:别吃河豚铜铸蟹织纹螺

  日前,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公布了河豚鱼、铜铸蟹等易致中毒的食品信息。

    河豚鱼,又称“河鲀鱼”、“龟鱼”、等,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淡水汇合处也可发现。引起河豚鱼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潜伏期为0.5-3小时。

    铜铸蟹,又称铜铸熟若蟹。头胸甲壳呈横卵圆形,背部隆起分区明显,表面光滑。全身表面呈青绿至紫褐色,其间有白色,褐色与青橙色的不规则花纹,形成特殊的斑驳色彩,甲长约5公分,甲宽约10公分。可能含有麻痹性生物毒素,中毒病人表现为口唇、手脚发麻,步态不稳等症状。

    蟾蜍,最常见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称癞蛤蟆,在我省广为分布。人在食用后数分钟即可发病,先是口唇发麻、上腹部不适、腹痛,随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神经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昏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织纹螺有多种,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沿海。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一般长度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也有的种类长度约为2~3厘米,宽度约1厘米。织纹螺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

    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求,为避免发生误食河豚鱼、铜铸蟹、蟾蜍、织纹螺等导致的中毒事件,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河豚鱼、铜铸蟹、蟾蜍、织纹螺。其中,蟾蜍是传统中药材,但含有剧毒,盲目自用易导致中毒,应在医生指导下食用。

    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提醒广大市民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自行捕捞和食用河豚鱼、铜铸蟹、蟾蜍、织纹螺。误食后,如发生口唇、手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河豚鱼、铜铸蟹、蟾蜍、织纹螺的,应当及时向12331或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蒙健 王刚)

更多>最新动态
更多>时政要闻
更多>质检公告
版权所有:食安天下(北京)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0-2014 www.cfda.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号楼2层101-140      邮编:100088    服务电话:18610000365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402369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5985号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害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