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云人物

陈国卫:食盐专营制度已无存在意义

  历任国家经贸委运行局副局长(分管盐业改革)、国务院国资委行业协会联系办公室副巡视员、研究室副主任、行业协会联系办公室主任等职务,现已退休。在历次盐业改革推进过程中,陈国卫绝对是支持改革派,他曾多次痛陈中国盐业体制之弊,呼吁放开专营,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

    新金融:食盐专营制度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行,至今已经20年时间,其间掀起过多次改革风,但最终都没有成功,您怎么看这次的取消盐业专营制度的改革?

    陈国卫:首先这个改革早就应该推出,因为食盐专营的历史使命早就完成了。一方面是消除碘缺乏症,这个早就完成了;另一方面,刚建国的时候食盐专营体制非常必要,因为我们当时什么都缺,东西不够卖,怎么办呢?靠计划。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发展,我们逐渐打破了计划这个东西。它(食盐专营)也是,原来搞计划还有积极意义,后来积极意义已没有了,消极的东西就出来了,那就是垄断、腐败。从这个意义来讲,一个是它的任务完成了,一个是消极影响越来越多,所以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不过,即便是我认为改革必须推进,但是我也并不抱乐观态度。

    新金融:为什么说不抱乐观态度呢?

    陈国卫:第一,我们任何一项改革都是顺应民意、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政府部门应当是努力去推进,努力去宣传的。但是现在把握这次改革的关键部门一直没有出来谈详细情况。这和我们一般的改革是不一样的。

    我们之前的改革都是很高调的,为什么盐业改革就这么低调,这本身就很反常。

    另外,2009年的时候业内也提出过改革计划,就是因为盐业系统的人一闹就失败了(是指2009年28家盐企签署盐业改革建议书,但上报途中被篡改一事)。盐业系统是指垄断集团这一边,而不是主张改革的生产企业这一边。

    2009年拖到现在,5年了,而且按照目前的消息,到完全放开还需要3年多时间,所以我对这次盐业改革依然不乐观。

    新金融:消费者可能很难感受到食盐垄断和非垄断的差别,因为食盐价格对消费者

    基本形不成压力,那么废除食盐垄断真正的影响在哪?

    陈国卫:确实,食盐垄断与否,我们感觉不出来,因为盐在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消费结构当中占的比重太小了。

    食盐垄断造成的影响真正体现在行业内。行外人可能不知道,行业内部早就已经是冰火两重天。垄断这一方,就是盐业公司这一方,或者说掌握食盐调拨计划的这一方,他们有着丰厚的利益。盐业公司系统是管销售的,他们的利益来自生产企业。他们以比较低的价格从生产企业买来,再以较高的价格卖出去。

    但是作为生产企业这一方来讲,他们很困难,全国多数食盐生产企业都处于亏损的状态。很多生产企业拼了命地希望盐业公司多调拨他们的食盐,因为盐业公司不调拨,他们自己不能卖,这就是旧体制把他们束缚住了。

    新金融:您提到盐业公司低价从生产企业进盐,再高价卖出去,但是盐业公司并不这样认为,原因出在哪里?

    陈国卫:当然问题存在,因为这个价格也不是他们定的,是国家定的,所以他们的价格是合法的,所以审计署审计的时候会认为这里没有暴利。

    但是他们的价格为什么会那么高,比如说生产企业,以500元/吨的价格卖到了盐业公司,盐业公司可能会以3000元/吨再销售出去,翻了多少倍?而这中间,盐业公司设置了很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15%左右的利润差价,这是政府批准的,也因此暴利就变成合法的了。

    新金融:盐业专营放开以后,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会有影响吗?

    陈国卫:影响不大。因为从价值量来讲它并不大,不放开也没关系。对于老百姓来说无所谓,因为它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对一个行业来讲,再实行30年不改也没关系。

    可是它不公平,我们国家市场经济搞了几十年了,现在整体是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好。但是盐业专营没有放开,就好像是舞台上有这么一个角落,有几个演员在那不动窝,不协调,至少你放开以后他协调了。对生产企业来说,在市场经济当中凭着本事去吃饭,可以公平竞争了。

    所以,如果说这次改革对国计民生有什么意义,我觉得真正的意义就是象征性的意义,我们国家搞市场经济改革,不应有被遗忘的角落。

    新金融:以前市场出现假盐现象,放开专营以后,对食盐安全会有威胁吗?

    陈国卫:没有问题,放开以后就和别的食品一样,政府怎么监管粮食、肉、菜,就怎么监管盐。

    当然我们食品安全问题很大,假冒伪劣很多,有农药残留的食品很多,这些都影响人民的健康,但是盐不存在这些问题。你说的卖假盐,那些报道里面很少说出假盐的来源,其实这跟市场没有关系。

    卖假盐可能是有些人为了赚钱,从什么地方弄来现成的盐。而为了降低成本,他们一定是从制盐企业弄出来。内蒙古之类的边远地区不用考虑,因为运输成本很高。所以他们都是从交通最便利、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弄出来,之后他们给盐分装,弄上某某盐务局的标志,就卖出去了。因为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卫生都是达标的,这种盐可能就是没有加碘,但绝对不会置人于死地。

    所以关键就是你看它的来路,一定要搞清楚它的来路。

    新金融:现行体制下,盐业公司实行“抽肥补瘦”的形式,以保证偏远地区食盐价格跟外面保持一致,食盐专营放开以后,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陈国卫:这个事情其实很简单,把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结合起来,对于偏远地区国家财政拿出一部分作为补贴,只要你往偏远地区卖盐,我就根据你的运费,然后再给你一定的提成,这个在日本已经推行。比如说你500元/吨,我给你550元/吨,不管生产企业也好还是销售企业也好,都会有积极性。

    另外,补贴偏远地区本来就是国家的职责。

更多>最新动态
更多>时政要闻
更多>质检公告
版权所有:食安天下(北京)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0-2014 www.cfda.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号楼2层101-140      邮编:100088    服务电话:18610000365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402369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5985号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害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谢谢!